1959年,毛主席回到故鄉韶山,他穿著一身粗布衣服,,帶著滿臉笑容來到農民湯瑞仁家,既詢問了當時的生產情況,也詳細詢問了家庭生活情況,當時的湯瑞仁(見彩照)知道主席愛喝茶,用一只蘭花瓷碗(農村作茶杯用)泡了一碗自己制作的烘青茶,主席非常高興,喝完了茶湯,還津津有味地嚼著茶葉,連聲說:“這茶好!這茶好!” 在長沙停留期間,省委領導特意準備了君山銀針和白石毛尖。主席在品飲君山銀針時,看到玻璃杯中的芽頭有的懸在上面,有的豎在下面,還有的芽頭在中間起伏,主席十分高興,當即仔細詢問了這種茶的名稱和產地,省委領導向主席介紹:“這是產于君山島上的銀針茶,1956年曾獲國際“萊比錫”博覽會金質獎,有金鑲玉之譽,能三起三落,過去還是皇室的貢茶呢?”主席聽后大加贊賞,并指示要大力發展君山茶。
1972年,恢復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新中國進一步擴大外交。因君山銀針沖泡后堅實挺直,郁郁蔥蔥,生機勃勃,不屈不撓,表達了新中國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寓意,被毛主席制定為在聯合國招待各國元首使節的指定用茶。
后來,家鄉湖南人民也時常帶點茶葉給主席,如1973年省委領導再一次帶君山銀針給主席,后來還帶過白石毛尖。據說,當時帶去的茶葉只能交給中央辦公廳,再由辦公廳交給主席。在臨湘市至今還保留著中央辦公廳收到白石毛尖的收條。